其他新闻

一日捐 l 当心理学大师林昆辉走入羽北社区 2015-09-21

9月22日上午作为基金会的项目主管,我前往羽北小区居委活动室观察洋泾一日捐资助项目——上海希望热线“珍爱生命守门人—危机干预五法宝》的第三场社区宣讲情况,意外遇到了希望热线的主要创办者——台湾林昆辉老师的主场。林老师的巨大人格魅力很快让我体验了什么叫做一秒钟变粉丝。

 

先来看看林老师华丽丽的简历(来自百度百科)

 

团体动力学家,生命教育导师,心理治疗专家,EAP+创始讲师,EAP项目经理培训专家

 

台湾中原大学心理系学士,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硕士。近几年足迹遍及上海、无锡、常熟、北京,将生命教育推广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家庭、社区、企业中,并于复旦大学开展多场抗忧郁与自杀防治公益讲座。2010年10月于心理学家大会发表讲演《员工个别心理资本与企业制度、次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从富士康案件考验EAP的心理资本效能》。

 

曾任

1、中原大学心理学系兼任讲师

2、高雄医学院心理学系兼任讲师

3、高雄县残障福利服务中心社工咨询顾问

4、高雄县生命义工协会主任

5、社团法人国际生命线台湾总会副秘书长

6、乐安(精神)医院、冈山(秀传)医院、人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7、宏总集团吴迈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及多家企业的金牌培训

 

现任

1、台湾大观心理治疗所院长

2、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

3、台湾内政部警政署辅导委员

4、行政院地方研习中心讲师

5、中山医学大学兼任讲师

 

成就

开创最新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非事件量化S-R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因其在心理与教育方面卓越的贡献,获得台湾教育部推展社会教育有功个人奖。

林老师踏入会场的时候,第一眼看去就像个普通的街坊邻居。他微笑着跟我打招呼以后,下一秒就开始与我分析他对活动场地的看法、参加的人群以及时间段、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以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希望热线这个项目是要在社区里专门为老人举办的生命教育宣讲活动。但林老师告诉我,老人并不喜欢和老人在一起,而是喜欢与子女,与年青人在一起。身为子女,我们往往忽视了老人的这一需求,觉得老人可以跟老人一起旅行和社交就可以,很少去花心思研究中国父母的真正期待。所以仔细想想,我很同意林老师的观点,危机干预的这种社区宣讲不仅老人要听,老人的子女也应该被邀请来听。因为老人和他们的子女要共同守信自己幸福的家门。

 

 

等林老师上场,真正让我大吃一惊。只见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像位说书先生一样,带领老人们跟着音乐一起舞动双手,进行暖身游戏,把老人家们逗得笑不停。活动开场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个别的老人退出,边走边嘀咕,“这个话题的活动怎么这样不严肃?!”~囧~

 

 

等老人家们都哈哈大笑敞开身心之后,林老师才逐渐带入大家进入珍爱生命的主题本身。整个活动过程,大家有问有答,还伴有不少的身体语言。我尤其记忆深刻的是,林老师与大家讨论何为“幸福”:幸是荣幸,荣幸成为孩子的父母,荣幸成为父母的孩子,荣幸我们是一家人;福是“福气”,一家人健康平安相伴,就是天大的福气。为了幸福,我们要有更积极的生命态度。

 

因为主题涉及自杀干预,我起初觉得直面这个话题很难很难,可是在林老师神一样的掌控下,我并没有觉得大家在谈一件非常严肃无法面对的话题。我们都不愿意直面死亡,可是它就是在那里,选择用什么方式面对才是我们最要做的。

 

对于自杀干预,林老师提到了“六变”“三托”。“六变”是指自杀倾向的人会有六个巨大的行为、举止、言语等方面的变化;“三托”则是想在离去之前,把人、事、物托附给别人。对于这些突然的变化,我们都要去关心帮助。林老师告诉我们哪些是高危人群,如果需要心理疏导的时候可以寻求上海24小时自杀干预希望热线的帮助,而希望热线的电话就印在活动前发给大家的袋子和扇子上。

 

宣讲会结束的时候,和以往我看到的社区活动不同,很多居民主动去与林老师握手告别,还有人找林老师签名留电话。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林老师在学术圈子有何名声,他们仅仅是深深喜欢上了面前这位接地气、快乐的谈话对象。

活动后,我带林老师参观了洋泾八九一公益坊和洋泾老年生活馆,因为林老师对在社区建立自我伤害防治系统有不少想法,并且非常认真学习和了解洋泾社区的情况,主动去认识洋泾的其他社区公益伙伴。这种态度非常让我尊敬。公益机构如何能扎根社区,我们都在共同探索。

 

最后要严重感谢参加活动的羽北居民党员志愿者、羽北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所有愿意来聆听,争当生命守门人的居民们!基金会希望通过一日捐的平台引入更多优秀的公益项目深入社区服务更多居民,奋斗ing!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