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时报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本报记者 赵天予浦东报道
在这寒冷逐渐笼罩申城的日子里,浦东却涌动着一股暖流——一年一度的慈善公益联合捐再次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联合捐中洋泾社区筹集到的善款将由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接收,捐款人也将被邀请成立管委会,决定、监督善款的使用情况。
由浦东新区民政局牵头,在每年11月至来年2月组织各街镇进行联合募捐行动,慈善公益联合捐今年已经第十三届了。在以往,联合捐的善款都是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浦东分会统一收取,再划分给街镇用于帮助困难、弱势群体。在这个流程中,捐款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捐赠方向,也难以获悉善款的最终去向,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捐款人的积极性。
但是今年,洋泾社区的居民在捐款时可以填写一份回执,并通过它选择自己的捐赠方向,这得益于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存在。作为沪上首家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将负责接收、处理今年联合捐中洋泾社区各居委会募集到的善款,这份小小的回执,也是基金会公益理念的缩影。
“处理善款时,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表达捐款人的愿望,体现捐款人的价值。”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的诸昳告诉记者,回执上依次提供了“不限”、“阿尔茨海默症相关”、“其他长者服务”、“未成年人和教育”、“青年”、“困难者”这六个捐款方向供选择,捐款人可根据自己的期望填写其它捐款方向。“人们在面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会更加有捐款的意愿,这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也更加有助于联合捐的开展。”诸昳说。
回执上的六个捐款方向选项中,“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是本次洋泾慈善联合捐的主题,这也是联合捐活动首次明确的一个主题。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的问题,阿尔茨海默症已经成为困扰越来越多上海家庭的疾病,基金会前期印发的6万份联合捐宣传活页上,用了大半篇幅介绍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与困局。诸昳表示,社会上不少人将阿尔茨海默症视为正常衰老的一部分,其实作为一种疾病它是可以在前期进行干预的。“有必要让大家认清它,不要对病人和家属有歧视,我们也会在明年重阳节前,用大型活动回应这个主题。”
如果说这张回执帮助捐款人解决了“捐给谁”的问题,那么计划明年一月筹建的“第十三届洋泾联合捐管委会”则将聚焦善款应该怎么花。记者了解到,本次联合捐结束后,洋泾社区公益基金年会将花费5个月的时间,发布方案、收取计划书、进行背景调查、开展公开评审,管委会则将全程参与其中。
“目前预计管委会将由10至15人组成,他们将决定善款的最终用途。”诸昳称,管委会成员在选择上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会在捐款人中产生,并居住在洋泾本地;二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考察项目;三是认可我们的议事规则。”
“我们争取在明年2月根据社区需求发布方案,这样可以给社会组织足够的时间制作计划书,接下来会在3月时对已有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并在4月进行公开评审,明年6月前,首批项目可以正式开展服务。”诸昳介绍,管委会成员可以全程参与到上述工作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此外作为劝募活动之一,“挑战21天”即将在洋泾社区推行。这项活动参考了“一个鸡蛋的暴走”的规则,由参与者以与朋友打赌的形式进行树立自我良好习惯的挑战,并以此筹集善款。据悉,通过此活动筹集到的捐款将定向用于洋泾的阿尔茨海默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