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4位老师——邱梦华、孙莉莉、吴磊、张健明——昨天来到洋泾八九一公益坊参加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和展望沙龙。他们不仅在活动中向社区公益组织分享经验提供建议,还每人向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元人民币,共4000元用于支持今年将启动的大学生社区研究奖学金计划。
背景——大学与社区就应该更紧密
1884年,英国睦邻运动发起人巴涅特在伦敦东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汤恩比馆(Toynbee Hall)团结有识之士改革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全球社区工作的先驱,其精神百年不衰历久弥新。当时在巴涅特所在的教区内,住宅破旧拥挤,失业者、病患和犯罪分子层出不穷。他希望能让未来的社会菁英在年轻时就接触、了解和关注贫穷问题,以便这些人未来能自然形成社会变迁发展的动力,从而最终改善贫穷问题,于是招募牛津大学的学生来社区为底层人民开展服务,并从“社区中的所有事物都应该要分享”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发起了第一个大学睦邻运动。他认为“如果大学中的每个人能够在伦敦或者其他城市的贫民区住一段时间,那么他们就可以做一点小事来消除社会的不平等,也就能够和穷人们分享他们最好的并且透过感受他们的生活而有所学习”,“睦邻运动简单的意义就是人们能够和他们的邻居分享他们自己,睦邻中心的居民们都能够和穷人们成为朋友”等等。
汤恩比馆树立了社区工作的3Rs基本价值取向:1) Research,以研究来支持行动;2) Residence,与所帮助的对象共同生活以了解问题的真相;3) Reform 促进社会重建。他们所树立的社区工作典范就是:大学生或知识分子进入弱势的社区与居民一起生活,贴近当地的社区居民,了解他们背后的脉络与文化。
2007年9月台湾辅仁大学社工系老师与台北万华新安社区合作,在社会资源运用的课程设计中,尝试让28位社工本科学生以服务学习的方式进入社区,随后学生慢慢由自下而上的方式创立了辅仁大学新安社,到2011年辅仁的毕业生、研究生和老师等一起成立了台湾社团法人社区实践协会。大学社工系学生从进入社区到最后发展出一个学生与社区的实践平台,经过了五年的摸索与实践,并出版了《类汤恩比馆的实践取向——社工社群在草根社区的服务学习与推进》一书。他们认为,汤恩比馆还不是基层社区的草根组织,而是来自精英阶层的温柔权威,台湾的社区实践则以类似汤恩比馆的方式,“运用叙事、反思、行动发展出更细腻、多元、在地脉络化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创造出与居民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民主场域、培力社区,对抗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看见社区差异性,尊重社区主体性与文化“。
现实——扎根城市社区的大学生太少太少
1997年,浦东新区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引进了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相关岗位。上海目前也已有近20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课程,6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课程。《社区工作》是社工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社区发展》则是社会工作硕士的必修课程之一,社工本科生要求一个学期的课程实习,而社工硕士则要求800小时社工专业服务,因此深入社区开展实践是每一个社会工作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应具有的“江湖体验“。而2012年至2014年,社会工作专业一再被上海市教委列为高校“预警”专业,这意味着社工专业在上海市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低,调剂和征求志愿录取率高,且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
上海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浦东虽然占上海面积近1/5,但所拥有的高等教育学校十分有限,主要为海运、海洋、海事、二工大、中医药等理工科院校,文科院校基本都集中在浦西。而由于近十年来,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华师大等高校都将本科生校园迁至偏远地区,客观上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的交通不便,每天从校园至社区的公共交通来回都在3~4小时甚至以上。
社区工作迫切需要有能力有热情有创新的年轻人,但社区留不住年轻人是普遍现象。2014年媒体报道,上海某街道曾经建立社区干部后备力量的“蓄水池”,结果一年不到,池里的100名大学生只剩下30名。
社区研究奖学金希望改变什么
1
吸引高校学生关注城市社区
高校学生社团的暑假公益活动,较多集中于乡村社区,尤其乡村支教领域,而缺乏对城市社区,对自己家门口的关注和体验
2
拓展社会科学领域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不只是老师的工作,大学生也应该具备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社区存在着各种复杂和多元的需求和问题,需要更多有研究能力的年轻人参与,为培养未来社区青年领袖提供助力。
3
开放共享的社会研究
高校的研究以往大多局限于学术数据库范围内传播,或者只提交给委托方知晓,即使与社区相关,社区也不一定知道。而奖学金计划希望所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可以定期通过基金会的平台与社区共享,以研究支持行动来改变社区。
即将开始
有关社区研究奖学金计划的具体方案目前仍在讨论和研发中,欢迎大家关注并提供建议。
社区研究奖学金:
针对高校学生团队
支持实务研究+社区行动
结果可共享